課程規劃
課程參照美國夏威夷民族大學編訂的《幼兒聖經基礎課程》,按照教育局課程指引及聖經教導原則,配合幼兒的發展特徵、興趣、生活經驗及需要,編訂適切、全面而均衡的綜合課程。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,自然連繫主題內容,讓幼兒從遊戲及探索中認識中華文化,透過遊戲學會自律守規、愛護公物、尊重和關愛別人,成為良好的公民。
學習 / 教學模式及活動
在幼兒日常生活經驗和環境中,運用實物或教具讓幼兒從遊戲中探索學習。運用小組、全班或區角模式進行互動學習,讓幼兒從遊戲中透過觀察、資料搜集、討論及經驗分享中建構學習,在互動過程中激發幼兒思考並發揮其創意和想像力。配合教學內容恆常提供戶外參觀、機構參觀等活動,以豐富幼兒見聞。課程中重視學生實踐基督的愛,學習欣賞及關懷別人,建立自尊自信、樂觀積極的正向生活態度,讓幼兒勇敢面對環境的轉變和挑戰。並提供多感官自由探索學習的機會,培育幼兒自主學習,求知探究的精神,從中培育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,成為活潑開朗、自律守規的良好公民。
兒童學習經驗評估
持續觀察幼兒學習成效,於季度製作評估報告,讓家長了解幼兒學習情況。 上下學期製作兒童成長檢核表,跟進幼兒認知、語言、體能、情意和群性發展情況。 日常收集幼兒個人資料、作品、活動記錄及學習成果等,匯集成個人學習歷程檔案。 上下學期印製幼兒學習總結性評估。
對學生支援
駐校社工關顧家長及學生需要,為畢業班進行小小不倒翁抗逆輔導課,為有需要的學生開設專注力小組及社交小組。定期進行家訪、輔導或有需要時進行轉介服務。與機構合作,安排教育心理學家、言語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、訓練導師等到校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。小一銜接方面,安排家長及學生參觀小學、參與小學體驗課、安排畢業生/家長升小學經驗分享。按學生的個別能力提供循序漸進的新生適應時間表、家長觀課、故事姨姨叔叔、親子伴讀計劃及愛牙計劃、家長小組活動等。
其他家長活動 / 聯繫
每年定期進行家訪及安排不同的「家長小組」活動,如美甲、Tiramisu製作活動、親子桌遊樂、做孩子的情緒教練等活動。定期舉辦家長講座、邀請家長義工到校協助活動的推行,如新年模擬年宵市場活動中,家長負責看管攤檔及扭氣球給孩子等活動、到校包圖書或節日協助包禮物、幼兒出外參觀隨隊協助、到校故事姨姨叔叔等等。